银河思科学习小组 加入小组

24个成员 461713个话题 创建时间:2015-03-11

安陆私人空放-MBA智库百科

发表于2023-07-17 3次查看

安陆私人空放-MBA智库百科vx—sa24588—

1不要谈论1春天。核心的ioc、aop技术和ioc解耦使得代码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大大提高。aop提供了前沿的编程,这也提高了生产率。

2springmvc,相比struts2等mvc框架,不提struts2有那么多安全漏洞,就是类拦截。所有的动作变量都是共享的,同时,它是过滤器入口。springmvc是方法拦截,控制器独享请求响应数据。采用的serlvet入口与spring无缝连接。在开发方面,springmvc更轻量级,更低入口。

3mybatis。看业务场景,主要是mybatis的sql可以被开发者控制和调优。与hibernate等orm框架相比,更加直观。当业务场景复杂,sql相互关联,谁用mybatis谁知道。当然缺点是对sql不熟悉的开发者不太友好。

两者的对比有点奇怪。因为SSM是一个WEB应用框架,覆盖整个应用层,而springboot可以看作是一个启动、配置、快速开发的辅助框架,是针对微服务的。

Springboot只是为了提高开发效率,而且是为了提高生产力

1.springboot一个应用是一个可执行的jar启动类的main方法来启动web应用,不像传统的war嵌入了tomcat容器。它可以以jar的形式启动服务,并快速部署和发布web服务。微服务是最好的。

2.将原始的xml配置简化为java配置。

3.当然,结构可能与一般的ssm不同,但主要是在资源文件中。

SpringBoot默认“约定”从资源目录的这些子目录中读取静态资源

转自开源中国相关问答 springboot内置tomcat并发多少SpringBoot内置Tomcat,在默认设置中,Tomcat的最大线程数是200,最大连接数是10000。支持的并发量是指连接数。

Tomcat有两种处理连接的模式,一种是BIO,一个线程只处理一个连接,另一种就是NIO,一个线程处理多个连接。由于HTTP请求不会太耗时,而且多个连接一般不会同时来消息,所以一个线程处理多个连接没有太大问题。因此,200个线程处理10000条连接完全ok。

默认值可以在springbootautoconfigurex.x.x包中看到。相关问答 springboot项目打包成war用tomcat运行好还是打包成jar直接启动好?为何?谢谢邀请!我将从以下几点回答你的问题

1、打成jar包步骤

2、打成war包步骤

3、jar包启动和war包启动的区别?

打成jar包步骤1、指定打成jar包的名称

右键项目Runmaveninstall

那么如果项目中出现多个主启动类怎么办?在pom中指定主启动类

使用jarjar包名

打成war包的步骤1、指定Springbootpom中的打包方式,jar改成war

2、在springbootstarterweb模块打包需要依赖的tomcat

3、在主启动类上实现SpringBootServletInitializer重写configure方法

打包

将war包放入tomcatwebapps下运行即可

注意:springboot2.0内置tomcat8.5.25,建议使用外部Tomcat9.0版本运行即可,否则报错版本不兼容。

打包常见错误

如果报错没有主清单,在pom文件中新增

Javajar执行的时候报错'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说明jdk环境没有安装

jar包运行和war包运行的区别?

SpringBoot既可以打成war包,也可以打成jar包,有以下区别?

1、jar包 直接通过内置tomcat运行,不需要额外的tomcat容器,如果要修改tomcat参数,则直接在applicaiton.properties文件中配置即可,内置的tomcat没有自己的输出日志。jar包运行比较方便、快捷,比较简单。

2、war包 需要安装tomcat,然后将war包放入webapps下运行,可以灵活选择tomcat版本,也可以直接修改tomcat的配置,有自己的输出日志,可以配置自己的安全策略。相对于jar包来说比较灵活。

如果我们希望一个tomcat来管理多个项目或者使用jettynetty等其它web服务器,这种情况下就要使用war包。

如果你使用的还是JSP,因为jsp只能够在war包中使用,

直接使用jar运行还是tomcat运行,我个人比较war包。但是使用什么方式区别不大,看自己的习惯和场景。

总策划:莫言 策划:马云、李彦宏 监制:雷军、许家印 统筹:任正非、柳传志、方洪波 文字:李嘉诚、董明珠、宗庆后 编辑:王兴、杨元庆 视频:沈南鹏 视觉/海报:字节跳动、张一鸣 新华社国内部 新华社广东分社 联合出品 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、网易号、企鹅号、百家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发表回复
你还没有登录,请先 登录或 注册!